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页

以“廉士”之“廉事”喻为官之道

来源:张彦华  发布时间:2021-07-20 10:08:04  浏览次数:4815

               ——读梁实秋先生之散文《廉》有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翻阅《共产党员》杂志,主题阅读栏目中梁实秋先生的一篇散文《廉》,深深地吸引了我,想看这位散文大家是如何写“廉”的?也许我本人从事党建纪检工作的缘故吧。从梁先生简单一个字的标题及其含义,让我从头至尾一口气读完,着实让我对梁先生文笔感到钦佩,实有“绕梁之音,三日不绝”之感。先生古文底蕴深厚,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以古文引经论据如信手拈来,读罢却是通俗易懂,看似稀疏平常,却蕴涵着人生的哲学,余味无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深感梁先生不愧为散文大家。

散文《廉》,题目简练到不能再简,但内容一看便知,让人一目了然,全文七段,1328个字,每段一事,以古论今,寓意深刻,又开门见山,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穿靴戴帽,直接抓住读者心理,让人欲罢不能。

文章开篇:贪污的事,古今中外滔滔皆是,不谈也罢。孟子所说穷不苟求的“廉士”才是难能可贵,谈起来令人齿颊留芬。寥寥几言,紧扣“谈廉不谈贪”主题。后引东汉杨震,暮夜送金故事,他以“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拒绝,这便是后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无人不知”的来历, 正所谓“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随后,逐一列举汉末的太守陆绩“廉石”、战国时期田稷子母亲拒金、晋代县吏陶侃母亲拒鱼,东汉巴祗、宋荆州的李京兆不燃官烛,公私分明,不“沾”公家之“光”的故事,让我们从一个个简单的故事,娓娓而谈的叙述中深得其意,对几位古时官员的廉行和两位母亲“为官从廉,不取分外之财。不义之财,不是我应有之物;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儿子!”的教子言行肃然起敬。

“银子是白的,眼珠是黑的”,见钱而不眼开,谈何容易。一时心里把握不定,手痒难熬,就有堕入贪墨的泥沼之可能;这时节最好有人能拉他一把。最能使人顽廉懦立的莫过于贤妻良母。梁先生简单几句概括之语,道出了在外界的诱惑下,申明正义的贤妻良母便能使为官之子之夫干得正、行得端,走得远,避免滑向贪腐泥潭。正所谓:家有贤妻良母,则士能安贫守正。

志行高洁的古人为后人树立了典范,今人亦可复见。梁先生例举自己在报社供职的一位同学,桌上有关编务工作使用的信纸信封及邮票等放在一处,而私人使用的信函邮票另置一处,公私分明,其立身行事砥砺廉隅有如是者!

读罢此文,自多裨益。反腐倡廉,自古有之。回味文章中的“廉士”之“廉事”,正是如今所提倡的坚守慎独、慎微、慎言、慎行、廉洁家风和秉公用权。读此文章,确能带给物欲横流社会中的我们,特别是那些手握权势的“关键少数”一些心灵的荡涤和思想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