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彬 发布时间:2021-08-11 10:42:53 浏览次数:8915
近年来,西北局高度重视大地质产业协同工作,紧紧围住建设“一流地质企业”、打造“一流绿色资源环境服务商”战略目标,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地方重大需求,突出公益性央企的责任使命担当,按照“统一行动,服务大局、团结协作”的原则,统筹部署产业协同工作,通过“一盘棋”式推进、“组团式”作业、“组合拳”工程等多种举措,聚焦新疆喀什地区、青海、陕西、云南等区域地方需求,利用“地质+”模式,使得区域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形成了“上下联动、资源统筹、优势整合、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格局。
一、创新制度管理机制,推动大地质协同工作良性发展
一是建立协同组织机构。成立“西北局大地质产业协同发展委员会”,负责西北地区大地质产业协同发展的整体协调,优化西北局产业生产要素布局,逐步构建资源共享体系。
二是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只有建立健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配套性的大地质协同工作机制,并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才能为大地质协同发展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尝试,西北局已经形成了“信息掌控者主导,主导者策划部署,统筹资源、分配任务,任务承担者负责组织实施,经营风险共担、成果利益共享”的协同工作机制,为不断提升产业协同效能,高效释放产能,助推西北局经济工作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三是梳理主要涉及业务领域。主要包括矿产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山水林田湖草、环境地质、农业地质等业务领域。
四是明确协同重点内容。充分发挥西北局各工作单元的区位优势;统筹资源提升筹码,开展联合商务洽谈;协调力量共同攻克,有效制约不良竞价,解决小规模、多主体接洽,错失合作机会的问题。
二、持续优化工作方法,彰显大地质产业特色优势
“三步走”工作模式传捷报。一是“一盘棋”式推进。以区域常设机构为主,以挂职或借调方式,主动融入地方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的工作体系,深入细致掌握地方远景规划、产业布局及“大地质”市场信息,有力稳固原有市场;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二是“组团式”作业。按不同业务类别、专业优势进行阵列组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绿色矿山建设、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招投标。三是实施“组合拳”工程。局统一调度,针对专业领域交叉、目的任务繁杂、预期目标较高的项目,充分发挥各业务单元技术与区位优势,统一作业标准,高质量完成协同项目。
2018年,西北局抓住成功入围喀什地区“地勘事业单位联合体”的契机,西北地勘院派遣2名以上技术人员常驻喀什地区自然资源局,一是主动对接喀什地区“地质+”需求,同时抓住机会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文化旅游等部门对接,探求合作共赢,拓宽服务领域,实现多元化协调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地勘单位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强化央企公益职能属性,有效促进了地企融合;三是地质工作与绿色发展相融合,地质服务业与生态文明相融合。
通过“三步走”的方式,西北局在新疆喀什地区、青海、陕西、云南等区域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资质共享创佳绩。建立内部各产业单位各类资源共享机制,积极统计整理各二级单位的资质以及相关工作业绩等方面资料,建立内部资质共享机制,统筹大地质产业业务承接,促进局属各单位大地质产业良性互动。在喀什地区承揽了多个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项目,西北地勘院等多家单位分任务编写,累计几百份,
此外,还积极与总局系统各单位展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佳绩。2020年,协同三局成功中标喀什市迎宾街道英努尔社区崩塌隐患地灾治理项目。西北地勘院新疆分院负责商务对接洽谈,三局新疆院负责施工治理工作,本着互利共赢方式开展协同合作。
三、深挖管理潜能,实施跨区域联动,提升大地质产业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西北局密切关注中央和地方相关政策动向,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形成了生态环境调查、地质灾害调查、水土污染调查与修复等“大地质”业务的产业结构。
一是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整合重组青海地质勘查院;青海地区大地质领域以“青海地质勘查院”为主进行商务洽谈,又分别成立“地勘分院”、“岩土分院”、“生态环境分院”、“遥感信息分院”,各分院间信息共享、扬长避短、资源共享,业务拓展取得积极成效。通过平台建设促进协同发展的理念,持续推进资质升级,已完成地灾勘查、评估、设计丙级升乙级工作;测绘资质丙级升乙级工作。正在陆续申请地质延伸板块资质。
二是成立西北地勘院与环境地质研究院,主攻陕西--新疆地区市场。2020年打破陕西地矿传统找矿模式,实现了某金矿深部找矿新突破,为该成矿带建成国家金矿勘查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与各二级单位协同开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类项目10个;积极参与了喀什市、疏附县的地质灾害风险普查项目前期的方案编制工作,中标并完成了河南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一个标段施工任务;正在实施榆林大学能源化工基地、创新港、中科院洁净能源及配套市政道路岩土工程勘察。
三是成立云南分院,主攻云贵市场。借总局与大理州签订合作协议的契机,承揽了“洱海流域苍山5条溪入湖河道治理工程水文地质初期勘察”项目,并在巍山县、漾濞县等承揽地质灾害、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10多个。目前已与中金云南黄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努力开拓新的地质勘查市场;与巍山县、宾川县自然资源局沟通,跟踪第四轮矿权规划和矿山恢复治理方案,力争承揽相关项目。
以这三院为区域支点,创新管理模式,实施跨区域联动,实现大地质产业协同,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激发制度活力,建立大地质产业协同运行基本规则
为切实贯彻总局关于推进大地质产业协同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发展实际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性建立了大地质产业协同运行基本规则,提升自身软硬实力。着力开展经营机制创新,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入推进资质管理、激励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充分保护和调动局属各二级单位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互利共赢”原则,项目由2个及以上二级单位联合开展,分别开展对接商务与项目施工。利润相对较高的项目由具备资质方为主体,成立联合项目部,实施过程进行项目成本核算,最终以“利润对半分配”原则进行归集。二是“联合市场开拓”原则,项目在资质范围内可以承接的,因人力、设备等客观条件不具备,需要引入合作方,由负责承揽方按照上述第二条原则的管理要求开展,提供资质方在测算项目成本完成后,在保留完基本利润点数后,剩余的归项目承揽实施方所有。